今年以来,国内区快链企业获得融资呈现爆发式增长,随着区快链技术在供应链、物联网、医疗等行业应用的潜力逐步清晰,区快链改造传统行业的概念正在吸引越来越多早期投资机构。6月27日,投中研究院发布《2018年区快链投融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今年4月末,国内在经营的区快链企业超过320家,累计融资89亿元,其中今年就完成106次融资,总额达到63亿元,远远超过往年。
《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流通集约化确定为流通业“十三五”发展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
《国内贸易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流通集约化确定为流通业十三五发展的三大主攻方向之一。同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流通业中的不断应用,也推动着产业向集约化发展。在此背景下,如何找到切实提升流通业集约化水平的现实路径,是值得研究的课题。具体来看,可考虑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对供应链进行...今年最大的一笔区快链企业融资来自于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管理门户金融壹账通,其获得了由SBI投资和IDG资本的6.5亿美元。目前,千万级投资额是业内主流,有大约10%的区快链企业获得了1亿元以上的融资。
经历了去年央行等七部委紧急叫停ico(代币发行)融资,涉及区快链的传销活动大为收敛,投机炒作代币的不正之风受到遏制。随着“链圈”和“币圈”分道扬镳,区快链的行业应用项目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据投中研究院统计,截至去年末,共有141家投资机构背景的VC和119家产业背景的VC参与区快链的投资交易。去年4月以来,浙江、江苏、贵州等多个省市纷纷成立了数十只专注区快链的母基金和引导基金。
2016年10月,工信部颁布《中国区快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并提出到2020年区快链创新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北上广深也纷纷出台文件,抢占区快链产业的高地。区快链在行业的应用十分广泛,由于解决了零散个体之间的信任问题,区快链在支付清算、信息安全、物联网通信、供应链、公共服务等领域都有应用。
“区快链本身不仅仅是技术,而是一种基于共识的经济模式,怎样让不信任的各方达成共识,这是区快链和互联网最大的差别,”UDAP公司CTO张犁对记者表示。神州数字合伙人范朝认为,“今年市场已经回归理性,币圈的投资是短期投机,未来区快链投资会更加理性,更关注那些在传统领域耕耘了比较长时间,能够将传统行业和区快链的技术和逻辑结合,发现和解决行业的痛点的项目。”
在公共服务行业,由于区快链有不可篡改、匿名的特点,非常适合公益项目,捐赠、资金流向等信息都可以放在区快链上,捐赠者和受助者的信息能够有条件地公开,既满足隐私需求,也便于社会监督。区快链在公证、产权等其他公共服务行业也都有应用。去年,贵阳市政府就开始使用区快链技术用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票据交易、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精准扶贫、小微企业信用认证等领域。
在供应链领域,由于数据在交易各方之间公开透明,区快链技术能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完整的信息流,避免供应链纠纷,同时发现供应链运行的问题,提升效率,甚至可以根除产品流转过程中的假冒伪劣问题。
据投中研究报告,2015年以来,我国区快链相关专利增速超过200%,成为我国专利数量增长最为快速的领域,中国企业占据全球区快链专利数量的半壁江山。不过,目前,区快链创业仍处在初级阶段。“易创立,难存续”成为区快链企业的特征。
种子轮和天使轮仍然是投资机构最青睐的阶段,而区快链企业获得继续融资的比例要远低于其他新兴技术企业。2CB Insights数据显示,2013-2014年间,全球共有103家区快链企业获得种子轮融资,仅有29%左右的企业获得次轮融资,至D轮时仅剩一家企业硕果仅存。
纸贵科技联合创始人宣松涛告诉记者,区快链大规模应用为时尚早,说三到五年内会落地并不准确,企业还需要多多关注区快链的底层技术,解决区快链发展的信任问题。目前,区快链投资最热门的仍然是金融行业,除了虚拟货币,还有金融信息化、保险理财、支付清算、投融资、征信等细分方向。
“现在只是发币的企业越来越无法拿到投资,只是炒币的项目没有太多价值,需要有技术、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张犁表示。他认为,对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区快链的发展还处在早期阶段,需要更多平台服务和中间商参与近来。截至2017年末,全球区快链创业公司超过1600家,获得融资的公司分布在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间,融资总额近20亿美元。
大型银行和金融服务公司是最主要的区快链技术投资方,自2014年6月以来,花旗等美国1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9家参与了六个区快链公司的融资活动,投资总额达2.67亿美元。